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景区专题片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电视片解说词脚本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电视片解说词脚本

文案配音员:博渊
景区专题片 740 分享

  庐山傲立于中国东部地势平坦的江西省北部,横亘于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北望长江,南临鄱阳,由于山势突兀,平地而起,自古即传说为旷世仙人的草庐幻化而成,故称化庐。由于庐山凌驾江湖之上,峰高谷深,常年水气聚集,降水丰富,所以山中四季多云雾和瀑布,植被极其繁茂。人们形容庐山四季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在灵山秀水间留下了众多赞美庐山的不朽文字和壮美画卷。凭借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庐山在1996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无论是旷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风光,还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庐山物产,甚至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文气概,最终都要归功于比整个人类历史漫长千百万倍的地质演化所塑造的峻伟奇特的庐山地质遗迹。因此,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吸纳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横看成岭侧成锋,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漫漫无尽的地质历史长河,中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著名诗篇又张显出了新的含义,作为保护珍贵地质遗迹的世界公园,中国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将带你做一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地质旅行。

去尝试揭开庐山的真面目,领略庐山独特的神韵与奥秘。

庐山地质公园面积500平方公里,南北25公里,东西20公里,打开漫长地质历史演变之门不难发现神奇的庐山是由众多珍贵地质遗迹组成的,这些地质遗迹忠实地记录着庐山地区亿万年来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程。庐山的地质遗迹丰富多样,有出露完整的元古代天然地学断面,罕见的变质和杂岩构造,第四纪冰川遗迹和由断块山构造地貌、冰蚀地貌、流水地貌叠加而成的复合地貌景观。这是距今25—18亿年前的下元古界星子群剖面,由于地质时代久远并受地质作用影响,其岩石已发生变质作用,科学上称角闪岩相变质杂岩,这是距今18—10亿年前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砂页岩互层浅变质岩地层剖面,这是距今10—8亿年前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火山岩地层剖面和南华系砂岩地层剖面,在庐山这座范围不大的山体中发育有华南地区少有的出露齐全的元古代地层,十分难得,这些地层成为庐山山体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在这些岩层中留下了清晰的记忆,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随处可见,在庐山东南角的太乙村一带,南华系砂岩构成了变质合杂岩的盖层,由于受到来自主拆离断层的热力作用,岩层几经液化并发生塑性变形,呈现出复杂的揉皱现象,在科学上称之为固流褶皱,这些原来深埋地底深处的复杂图案经过千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被带到地表,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的另一大特色是发育并保存了典型而齐全的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冰斗是冰川生成的源头,因其形状象斗而得名,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冰斗,大坳冰斗,海拔1200米,长约300米,宽约250米,深约100米,底部较为平坦,冰斗四周为崖壁围绕,后壁尤为陡峭,斗口处尚有高出斗底20—30米的冰坎残留体,是冰川曾经存在重要物证之一,象英文字母U型的山谷地质学家称为U型谷,它们是冰川向下运动的主要通道,也是冰川作用的主要证据之一,在地质公园内,以王家坡U型谷最为典型,谷长4000余米,宽约700米,上端有一个高达100米左右的冰阶,冰阶之上是莲谷悬谷,冰阶之下有一中碛垄,是冰川消融后所携带的沉积物堆积的产物,在U型谷中段的中安寺有一巨大而异常坚硬的冰川大漂砾,其上有5条窄而深切光华的典型冰川条痕。石门涧U型谷虽然遭冰后及流水冲刷破坏较为严重,但沿纵剖面自上而下仍能识别出冰阶、冰盆相间的排列现象,尤其是石门涧冰坎保存较为完整。冰窖是在冰川作用时期屯冰的主要场所,庐林冰窖、三逸乡冰窖面积均达1平方公里以上,庐林桥中间曾是一个冰隘口,是冰川向下流出之处,其下有一悬谷形成了较完整的冰川作用的珍贵物证。庐山的山岭大都为刀刃、锯齿壮的残岩,它们多数是冰川遗迹,这是由于冰川的长期侵蚀和冻裂风化山峰逐渐变的尖裹陡峭,峰顶参差不齐,行如锯齿,金字塔状的太乙峰角峰相对高度达120米以上,是冰川刨蚀的残留体,在庐山地质公园范围内,冰川作用的其他现象随处可见,在庐山的峰顶峡谷以及山脚的东侧和南侧可以看到不同冰川作用时期形成的冰川堆积物,在鄱阳湖滨的终碛聋处,冰碛泥地冰水砾石层犬牙交错证明了冰川在消融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堆积形态。另外,在庐山南北两侧海拔较低的山峰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冰川漂砾,这些巨大的砾石是冰川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逐步消融,携带能力下降而留下的。重达数百吨的石块竟然被搬运出几十公里远,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力。为什么庐山会发育出如此众多的冰山漂砾呢?这是由于在庐山分布的沙砾中由构造作用形成的大量剪切节理裂隙在冰冻条件下极易分化为冰川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在冰川运动过程中,由于携带大量砾石岩块增强了刨蚀作用有利于冰蚀地貌的形成。在鄱阳湖滨的蛤蟆石是一个残存的羊背石,湖中的斜山岛是冰山地貌离山,都是在冰山经过的地方被原来的积岩磨蚀形成的残留体。

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分布在各景区的大小瀑布堪称天下奇观,其中位于庐山断块山东部的三叠泉瀑布为庐山瀑布之最,分三叠下泻,高达155米,水量巨大,极为壮观。该处岩层垂直剪切节理发育,在冰川U型谷中经过第四纪三期冰川的挖掘和刨蚀作用形成三级冰川阶地,冰后期在流水的作用下崩塌强烈,使阶地进一步加高,终于形成了终年不枯的三叠瀑布景观。庐山西部的石门涧瀑布位于石门涧U型谷中,高差60余米,水雾喷涌,声震峡谷,被喻为“喷雪奔雷”,发源于太乙峰的七彩瀑布,飞流直下,散落纷纭,似一副玉带悬挂与悬崖之上,让人叹为观止。

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来看,庐山整体是断块山,山体的西侧为断层陡崖,东侧为剪切节理带形成的悬崖,平面上呈菱形块体,组成了较为特殊的构造地貌景观。正是庐山这种由断块山构造地貌、冰蚀地貌、流水地貌互相叠加而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使山与水,静与动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因此当云雾袭来时它是如此阴柔、秀丽。当阳光普照时,它又是那么雄伟、险峻,那么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如此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遗迹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呢?让我们翻开庐山地球历史的画卷来探询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奥秘和神奇之处。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扬子版块东段。在距今25—18亿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早元古代时期,庐山地区为海洋环境,接受沉积,在距今18亿年前的造山运动导致海洋消失,其中所形成的沉积岩被埋藏在地下深处,在高温高压的联合作用下,岩石产生了强烈的变质变形,形成了星子群变质杂岩,在距今18—10亿年前的是中元古代时期,庐山地区处在活动大陆边缘海洋环境中,地壳活动进一步加强,海水中沉积了数千米的复理石砂页岩,表明当时的海洋有相当的深度,在距今10—8.5亿年前的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时期庐山地区地壳活动性进一步加强,在边缘海内及火山岛湖有大量的海底火山熔岩不断喷溢到海底,在距今8.5—8亿年前版块碰撞造山过程中,边缘海封闭变成了山脉,距今7—6.8亿年前由于全球变冷成了大陆冰带,在庐山地区的冰海地带到处是携带沙砾的巨大冰块,随着冰川消融,沉积了数十米厚的冰碛层,这是庐山古冰山存在的证据,距今6.8—2亿年前的整个震旦纪及古生代时期庐山地区在长达4亿多年的时间里处于地壳相对稳定的环境,海水极浅,海底坡度极小,稳定的海底沉降导致了厚度大约3500米的石灰岩及细粒碎屑岩的沉积,约在距今2亿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庐山地区上升为陆地,从此海水一去不复返。距近2亿—9600万年前的中生代,庐山的断裂及岩浆的侵入作用较为强烈,距今9600万—6500万年前,地壳仍处于伸展状态,同时大规模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主拆离断层带,巨大的断层错位将埋在地下15—21公里的早元古代变质杂岩拉到地壳浅部,形成了古鄱阳湖盆地和庐山变质合杂岩。6500万—2330万年产生了断块山,在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山体进一步上升成了雄伟陡峭的断块山并逐渐形成了庐山变质合杂岩构造的地貌景观。300多万年前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已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孤立山体,包括庐山在内的中国东部处于海洋性气候环境,高度约为1000—1200米,降雪量较大,终于产生了山麓冰川,从李四光1931年首次在庐山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冰川的证据开始,70多年过去了,在研究和争论中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质学不断取得新的证据,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科学家们认为,庐山第四纪冰川有四次冰期,由老至新依次为300万至250万年前的大排岭冰期,180万至150万年前的鄱阳冰期,110万至90万年前的大姑冰期,40万至20万年前的庐山冰期,这四次冰期均与欧洲阿尔卑斯、北欧、北美地区第四纪相对立,使庐山的地质遗迹有了全球对比的意义。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内容丰富,突出,而且也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庐山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王国,鄱阳湖湿地更是冬季候鸟的乐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45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在庐山的街道边就可以见到。庐山植物园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同时庐山更是一座文化名山,早在6000年前,庐山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传说上古大禹治水就曾到过庐山,公元前126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到庐山游历,在史记中写下了“余难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庐山自古以来便深受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唐宋至近代以来更成为隐士高僧、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这使庐山在浓重的文化色彩中更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变迁。东晋诗人谢灵运的诗篇使庐山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以后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5次游历庐山,他的《望庐山瀑布》更是妇孺皆知,成为千古绝唱,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彩,山水画也在庐山一展风流,迄今为止,庐山保留了数以万记的摩崖石刻和石碑,很壮观,堪称一部书法字典,王羲之、苏轼、王庭坚、王首仁、康有为,他们用智慧点画讼石,用心灵沟通心扉,把它们磨砺成稀世珍宝,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历经南唐、北宋,书院规模逐步扩大,南宋淳熙六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全面复兴了白鹿洞书院,他所订立的白鹿院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被屡毁屡建,经久不衰,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喻为天下书院之首。

在宗教文化方面,一山藏6教的庐山更是独树一帜,极胜时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始建于东晋太元11年的东林寺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而庐山的道教文化始于南朝名道陆修静,最著名的要属庐山仙人洞,其实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岩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流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府,洞旁依山临刻建有一栋飞岩凌空的老君殿成为道教的福地洞天,近代以来,庐山还移植了基督教、天主教、喇嘛教、伊斯兰教,使庐山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19世纪下半叶,西风东建,庐山别墅园林的历史开始了,一幢幢别墅依山而建,与大自然相融,别致幽雅的造型,异彩分成的风格是中西园林建筑的结晶,使庐山俨然成为世界的别墅博物馆。

综观庐山漫漫的地质发展历史,我们看到了海陆的轮番更替,地壳的缓慢沉降,气候的冷热交替,生物的兴盛衰亡,山体的迅速崛起,冰川的风霜洗礼,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和相互叠加把庐山塑造的如此雄奇、险峻和陡峭,加之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宜人的气候,美仑美换的风光,使庐山不仅成为中国人的瑰宝,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